时间: 2025-04-26 14: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2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
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
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
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
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
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一生如土梗,万虑相桎梏。
永愿事潜师,穷年此栖宿。
偶来人境外,心赏幸随君。
古殿烟霞夕,深山松桂薰。
岩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
清净诸天近,喧尘下界分。
名僧康宝月,上客沈休文。
共宿东林夜,清猿彻曙闻。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沈十九在栖霞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人赞美了摄山的壮丽,闲暇时光中沉浸于对美景的遐想。松树林的道路蜿蜒深邃,云雾缭绕,古老的建筑凿嵌于山中,远离人世的喧嚣,水清木秀,兰桂芬芳。高耸的台阁金碧辉煌,山顶绿意盎然,世间的悲苦在眼前浮现。焚香于古殿,等待月光透过竹林。渐渐感受到清澈的天籁之音,心中自感世事匆促。与宗雷的相遇,让人放下束缚,清谈低吟,闲适地品茗赏花。生活如同土地上的根茎,忧虑重重,难以自由。诗人愿意寄身于隐士的生活,年复一年地在此栖息。偶然来到人世之外,心中愉悦,随友人共享美好时光。古殿的晚霞,深山的松桂香,岩石上的花点缀着寒流,石阶扫去春天的云雾。清净的天地近在咫尺,喧嚣的尘世似乎隔离开来。名僧康宝月与沈休文共同在此夜宿,清晨时分,猿声响彻,唤醒了宁静的夜晚。
权德舆,字元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朋友在栖霞寺的游览经历,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这首诗以栖霞寺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整首诗意境幽远,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流露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一句,生动描绘了远离尘嚣后的静谧与清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盛夏的清晨与黄昏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摄山”是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诗中描绘的“层台”有什么特点?
A. 破旧不堪
B. 金碧辉煌
C. 与世隔绝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逃避
C. 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