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25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原文展示:
道俗骈阗留不住,罗浮山上有心期。
却愁仙处人难到,别后音书寄与谁。
这条道路和世俗的繁华并不能让我停留,心中对罗浮山的期盼依旧。
然而我却忧愁,仙境之地的人实在难以抵达,离别之后的音信又该寄给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许多文人都向往此地,希望能寻得长生与超脱。诗中提到的“别后音书寄与谁”,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未来音信的无奈。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及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王炼师之际,王炼师前往罗浮山,诗人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道教理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惆怅。
施肩吾的《赠别王炼师往罗浮》是一首充满道教情怀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道路与世俗繁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将要踏上修行之路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诗中“道俗骈阗留不住”两句,反映了世俗繁华的短暂与虚幻,诗人内心更向往的是那远在天边的罗浮山——一个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地方。然而,“却愁仙处人难到”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今后在仙道之上的孤独与艰难的担忧。最后一句“别后音书寄与谁”则是对未来音信无望的感叹,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整首诗使用了简练的语言,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世间离别的无奈,展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罗浮山”代表什么?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别后音书寄与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惆怅,但更强调了友谊的深厚与永恒。施肩吾的诗则更注重道教理想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