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时间: 2025-05-02 04:44:25

诗句

道俗骈阗留不住,罗浮山上有心期。

却愁仙处人难到,别后音书寄与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25

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原文展示: 道俗骈阗留不住,罗浮山上有心期。
却愁仙处人难到,别后音书寄与谁。

白话文翻译:

这条道路和世俗的繁华并不能让我停留,心中对罗浮山的期盼依旧。
然而我却忧愁,仙境之地的人实在难以抵达,离别之后的音信又该寄给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俗: 指道教和世俗。
  • 骈阗: 形容道路繁华,热闹。
  • 罗浮山: 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着理想境界。
  • : 感到忧虑。
  • 仙处: 指神仙所居之地。

典故解析: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许多文人都向往此地,希望能寻得长生与超脱。诗中提到的“别后音书寄与谁”,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未来音信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及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王炼师之际,王炼师前往罗浮山,诗人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道教理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施肩吾的《赠别王炼师往罗浮》是一首充满道教情怀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道路与世俗繁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将要踏上修行之路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诗中“道俗骈阗留不住”两句,反映了世俗繁华的短暂与虚幻,诗人内心更向往的是那远在天边的罗浮山——一个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地方。然而,“却愁仙处人难到”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今后在仙道之上的孤独与艰难的担忧。最后一句“别后音书寄与谁”则是对未来音信无望的感叹,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整首诗使用了简练的语言,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世间离别的无奈,展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俗骈阗留不住: 道教与世俗的繁华并不能让我停留,暗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2. 罗浮山上有心期: 心中对罗浮山的向往与期待,展示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3. 却愁仙处人难到: 对于友人修道的担忧,表达了对离别和未来的忧虑。
  4. 别后音书寄与谁: 离别后无法再传递音信,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道俗骈阗”与“罗浮山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 罗浮山象征着理想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浮山: 道教圣境,象征理想与追求。
  • 道俗: 代表世俗生活与道教理想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浮山”代表什么?

    • A. 世俗繁华
    • B. 道教圣地
    • C. 诗人的故乡
  2.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 A. 友人的修道之路
    • B. 自己的生活
    • C. 家庭的安危
  3. “别后音书寄与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惆怅,但更强调了友谊的深厚与永恒。施肩吾的诗则更注重道教理想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萧閒馆夜坐 八月廿三日芙容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 自题设色山水赠孟肤征 烟雨中过石湖(三首) 过许生茅屋看竹 喜谢仲野见过 上巳日感怀 送徐子素 寄卢士行 寄熙本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凭空捏造 雨字头的字 包含锌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按行自抑 独游偶影 发植穿冠 伏候 乘肥衣轻 依法炮制 棋力 栎阳雨金 走之旁的字 荣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