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7:09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在寒冷的踪迹中,我和同行的法侣走在白云之间。
沿着竹林小径直通城下,松树门隔着水面朝西。
我们似乎一同前往沃洲,不像那迷失在武陵的地方。
仿佛才明白自己身处何地,高高的峰峦就是会稽山。
皇甫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此诗创作于诗人初到云门寺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相伴和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诗中“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一句,展现出作者与友人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形成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径通往城下、松门隔水的景象,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最后,诗人提到“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并通过对武陵的对比,强调了他所处的现实和内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中提到的“法侣”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同修佛法的伴侣
C. 亲人
答案:B
“竹径通城下”中的“竹径”主要象征什么?
A. 人文景观
B. 自然之美
C. 交通便利
答案:B
诗中的“沃洲”与“武陵”分别代表什么?
A. 理想生活与迷失
B. 现实与幻想
C. 自然与城市
答案:A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