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时间: 2025-08-02 07:25:26

诗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 一作:不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7:25:26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话文翻译:

在罗浮山下,四季如春,
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
我每天吃下三百颗荔枝,
甘愿长久地生活在岭南。


注释:

  • 罗浮山: 位于广东省,是道教名山,四季如春,环境优美。
  • 四时春: 指四个季节都如春天般温暖,形容气候宜人。
  • 卢橘: 一种柑橘类水果,代表岭南的特产。
  • 杨梅: 一种果实,生长于南方。
  • 日啖荔枝: 每天吃荔枝之意。
  • 不辞长作岭南人: 甘愿长久地生活在岭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正值他生活条件艰难,但也因此得以接触自然、享受美食,表现了他对岭南自然风光和美食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与特产,表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罗浮山下四时春”开篇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温暖而生机勃勃的基调,展现了岭南的独特魅力。接着通过“卢橘杨梅次第新”强调此地的丰饶,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日啖荔枝三百颗”则透露出诗人对荔枝的无限喜爱,三百颗的数量不仅夸张了荔枝的美味,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食的热情。最后一句“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他愿意在此地长久生活的心愿,尽管身处贬谪的困境,依然可以找到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直接反映出苏轼的性格特征:豁达、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诗中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有人情味的流露,展示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罗浮山下四时春”:描绘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四季如春,暗示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
    2. “卢橘杨梅次第新”:介绍岭南特产,表现出自然的丰饶与新鲜。
    3. “日啖荔枝三百颗”:强调对荔枝的喜爱,表现出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
    4. “不辞长作岭南人”:愿意长久留在这里,表达对岭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 修辞手法:

    • 夸张: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夸张手法,突出荔枝的美味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罗浮山下四时春”与“卢橘杨梅次第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展示了他对自然美食的赞美和对岭南的归属感。


意象分析:

  • 荔枝: 象征美好生活,代表诗人对美食的享受。
  • 罗浮山: 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代表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
  • 四时春: 代表温暖、希望和活力,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特产?
    • A. 北方
    • B. 岭南
    • C. 西南
    • D. 中原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中的“啖”字意思是?
    • A. 吃
    • B. 喝
    • C. 玩
    • D. 赏
  3. 诗中提到的“罗浮山”是哪个省的名山?
    • A. 四川
    • B. 广东
    • C. 福建
    • D. 湖南

答案:

  1. B. 岭南
  2. A. 吃
  3. B. 广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苏轼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而苏轼则更多展示了细腻和人情味。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宋代诗坛的繁荣。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少年游 少年游·绣罗褑子间金丝 少年游 兰江吟眺 少年游 其三 怀桂洲书院 少年游 其二 醉后赠歌者 少年游 离情 少年游 少年游 壬寅端午柬李蒲汀二阕 其一 少年游 其一 少年游 次韵,答太一、钝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侥会 东跑西颠 見字旁的字 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鹦的词语有哪些 偻句 趋时奉势 頁字旁的字 撞府冲州 韑海 顶冠束带 彑字旁的字 玦佩 牙字旁的字 空前绝后 走之旁的字 卤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