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29
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秋天的早晨,河川和原野显得格外清丽,雨后风和日丽令人心旷神怡。自此以后,我将归隐乡野,谁来送我到池南呢?
“剑外”常用来形容远离尘嚣的地方,反映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态;而“池南”则可能暗指诗人心中的归属,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在经历了政治斗争和生活波折后,苏轼愈发向往简单而宁静的田园生活。
苏轼的这首诗以简单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河川与原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景,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感。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像是对诗人内心渴望安宁生活的映射。
第二句中,“从此归耕剑外”表明了诗人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决心,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何人送我池南”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孤独感,仿佛诗人在思索,谁能陪伴自己走向那理想的归宿。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整首诗充满了对友谊与陪伴的渴望,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与陪伴的渴望,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从此归耕剑外”中的“剑外”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