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9:05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
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
麏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
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
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
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
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
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
相従艰难中,肝肺如铁石。
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
时家在子由处,独与儿子迈南来。
早晨离开新息县,初见那碧绿的河水。
傍晚宿于淮南村,已渡过千山,山色如赤。
鹿和松鼠在古老的烽火台上鸣叫,
雾雨中,驿站的景象变得暗淡。
回头望去,梁楚的乡郊,永远与中原隔绝。
黄州在何方,想象着云梦泽的模样。
我的一生如同寄居,最初并不选择去处。
只要有鱼和稻,生理便能自足。
我独自欣喜于小儿子,少时生活安逸。
在艰难中相伴,心肝肺腑如铁石。
即使应与人谈心,何止是寄托衰老的疾苦?
此时家在弟弟子由那边,独自和儿子南来。
《过淮》是苏轼在贬黄州途中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开篇以清新的水景描绘出初离新息的景象,接着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从早到晚的变化,表现出旅行的疲惫与思乡之情。诗中“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隐含了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表达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虽身处逆境,但他明白生活的意义在于心灵的充实。最后,他对小儿子的喜爱和对艰难生活的共同承受,展示了一种深厚的亲情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自然与家园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广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在逆境中仍旧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云梦泽”是指:
A. 一种鱼类
B. 古代沼泽地
C. 一座山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
B. 绝望
C. 积极向上
填空题:
判断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苏轼的《过淮》,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苏轼则更显细腻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