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40:47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无数取食于行舟之上
群飞来去噪行人,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巫山庙周围数十里有无数的乌鸢在行舟上觅食。
它们成群飞来飞去,喧闹不已,得食无忧便可以驯服。
在江面上,饥饿的乌鸦让我感到无足为怪,
而野鹰又何以频频出没呢?
本诗中提到的“巫山”常与古代文人雅士的游览和神话传说有关。巫山庙作为文化和信仰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乌鸦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视为不吉之鸟,但在此诗中,苏轼似乎在强调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生态平衡。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汉族,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的某次游历,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在诗中,他通过身边的乌鸦和野鹰,表达了对生存与生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庙附近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态的细致观察。乌鸦作为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类,象征着自然界的常态与生存法则。诗中的“群飞来去噪行人”不仅描绘了鸟儿们的喧闹,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得食无忧的乌鸦,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适应。而“江上饥乌无足怪”则引发读者思考,饥饿的鸟儿不应被视为奇怪,而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最后,野鹰的频频出现,与乌鸦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生态的丰富与复杂。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态平衡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无数取食于行舟之上:
群飞来去噪行人:
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
野鹰何事亦频频:
整首诗通过描绘乌鸦的生活状态,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影响,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与和谐。
巫山庙附近的鸟类主要是哪些?
A) 鹰
B) 乌鸦
C) 麻雀
D) 鸳鸯
诗中提到的“得食无忧”指的是什么现象?
A) 饥饿
B) 生态平衡
C) 生存竞争
D) 生活富足
诗中“野鹰何事亦频频”表达了什么?
A) 野鹰的数量减少
B) 自然界的生物丰富多样
C) 人类对动物的影响
D) 乌鸦的习性
李白《庐山谣》与苏轼的作品均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但李白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苏轼则关注生态的和谐与生存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