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8:33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主。
我做官难道厌倦工作吗?厌倦工作日渐空虚。
写书虽然不急,但实际上是为了百世谋划。
我问那些做官的人在忙些什么,过路人和被拘留的人。
过路的人只是虚妄扰乱心神,被拘留的人则失去了自由。
做了事情有什么益处?不做事情也足以让人忧虑。
唉,谁不是能摆脱这些事,让自己安静下来呢?
幽静的南山脚下,有溪水潺潺流淌。
溪边还有个读书的堂子,水清可供洗漱。
整天看不到人,只有山中的鹿在呦呦鸣叫。
那时刚入夏,溪水凉爽如孟秋。
山里的桑果黄花盛开,林中的竹笋紫角新抽。
早晨用竹笋做羹,不要以桑果为羞。
溪里的鱼有鲤和鲂,山里的鸟有鸲与鸠。
吃这些食物饱足而平静,躺下休息自得其乐。
试着翻开箱中的书,把卷子敬前修习。
恍若回到故乡,亲友之间互相邀约。
恰似陶罐中熟成的美酒,久熟等待一篘。
写作如江河奔流,岂会再有锯刻?
尚何必忆念我呢,想与我一同游玩。
我虽不能去,寄诗以解内心的忧愁。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与兄长齐名,擅长诗、文、词,作品多富含哲理和人生思考。
此诗写于苏辙在官场中感到厌倦时,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反思。在南山溪畔的安宁环境中,他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烦恼的解脱。
此诗体现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南山溪边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官场繁忙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对事物的反思引入,接着通过对溪水、山鹿、食物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并感慨即使身在官场,依旧渴望那份幽静的生活。
诗中“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则表现了他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努力。最后的寄诗以解愁,既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对友人的思念和情谊的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安逸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溪水冷如哪个季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溪鱼鲤与____”中的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判断题:诗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自然生活,正确吗?(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