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传经台

《传经台》

时间: 2025-04-26 04:50:09

诗句

轮扁不能令子巧,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弟子今无似喜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0:09

原文展示

传经台
苏辙

轮扁不能令子巧,
老聃虽智若为传。
遗经尚在台如故,
弟子今无似喜贤。

白话文翻译

传经的台上,轮扁的技艺并不能使儿子变得灵巧;老聃虽然有智慧,却为何要传授?古老的经典依然在传经台上如故,而如今的弟子却没有像我一样喜爱贤良。

注释

字词注释

  • 轮扁:古代著名的木匠,代表工艺的精湛。
  • 老聃: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与哲理。
  • 遗经:古代的经典或著作。
  • 弟子:指学习者,通常指的是尊重老师、追求知识的人。

典故解析

  • 轮扁:传说中轮扁为木匠,技艺高超,但不能保证其儿子也能继承这份技艺。
  • 老聃:古代的哲学家,传授道理与智慧,但并不总是要求传承,这反映了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俱佳而闻名,擅长理学,倡导理智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经典的重新审视时期。古代的传承与教育观念在此时受到挑战,苏辙以此诗表达对古代智慧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传经台》通过对比古代技艺与智慧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传承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提到轮扁和老子,前者代表了技艺,后者则象征了智慧。诗人在这里暗示,即使技艺高超,但并不能保证后代的继承。这一观点引出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传承并不仅仅依靠技巧的传递,更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的内心需求。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古老的经典依然存在,但弟子们对贤良的追求似乎减弱了,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苏辙在这首诗中,既有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也流露出对现代教育状况的不满,表现出他对文化传承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轮扁不能令子巧:虽然轮扁的技艺高超,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儿子能继承这种巧妙的技艺。
  • 老聃虽智若为传:老子虽然聪明,但为何要传授这些智慧给他人?
  • 遗经尚在台如故:古代的经典仍然保存在传经台上,未曾消失。
  • 弟子今无似喜贤:如今的弟子们似乎对贤良之道的热爱和追求已经消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轮扁与老子的对比,强调了技艺与智慧的传承问题。
  • 反问:通过对老子的提问,突显出传承的复杂性和挑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知识与技艺的传承问题,表达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苏辙在诗中提醒我们,传承不仅关乎技巧的传递,更涉及内心的认同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传经台:象征着古代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之地。
  • 轮扁:代表着手艺与技巧的传承。
  • 老聃:象征智慧与哲理的传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轮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技艺
    C. 道德
    答案:B

  2. 老聃为何不传授智慧?
    A. 因为他不在
    B. 因为智慧难以传递
    C. 因为他认为传授无用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弟子”指的是?
    A. 学者
    B. 学生
    C. 追求贤良之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在王之涣的《登高》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而苏辙的《传经台》则关注于文化和教育的传承。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谷幽居 蓝田溪与渔者宿 奉酬圭父末利之作 和季通昼寒韵 闻季通德明诸友入山以诗迎之仍请先往观瀑布 次韵宿密庵 次判院丈清湍之什 次判院丈昼寒亭韵有怀平父 次韵昼寒 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曲旃 排忧解难 包含英的成语 一齐众楚 衣字旁的字 雌字 戈字旁的字 世间 豕字旁的字 昼锦之荣 捉奸见床 尖言尖语 违开头的成语 炫玉贾石 嘉酿 匸字旁的字 包含裳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