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15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在左边的角落里,我看透了楚国的繁华;南柯一梦中,听闻长江的滕王阁。
钩起帘子,归来的燕子像乳燕一般;纸上的虫子却是痴迷得无法自拔。
为了小鼠,我常常留下饭食;怜惜飞蛾,却不肯点灯。
这崎岖的道路真是可笑,我不过是个小乘的僧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他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中感慨万千。在经历了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后,他对人生的看法趋于成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洞察与哲思。
这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苏轼的独特风格。通过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首联“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将个人的感受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抒发了对于繁华与浮华的深刻见解。“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腻与愚昧,暗示了人们常常沉浸于琐事中,无法自拔。接下来的两句“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体现了诗人对小事的关注与对生命的怜悯。最后一句“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则是一种自嘲,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保持幽默与清醒的态度,也反映了小乘佛教的哲学思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揭示了对浮华世界的看透以及对生命微小存在的珍视,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保持的幽默与谦卑。
诗中提到的“南柯”指的是什么?
“为鼠常留饭”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与李白的豪放奔放相比,苏轼的此首诗则更显细腻与内省,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