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

时间: 2025-05-01 16:58:50

诗句

问讯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

他时要向山中去,容我一庵遮薜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8:50

原文展示: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
问讯天童今老子,
偶同庚甲事如何。
他时要向山中去,
容我一庵遮薜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问候天童寺的老和尚,偶然间聊起了庚甲年间的事情。将来我想要去山中隐居,请你容我在你的庵堂里躲避一下薜萝的遮挡。

注释:

  • 问讯:问候、询问的意思。
  • 天童:指天童寺,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 老子:这里指老和尚,表示对长辈的尊称。
  • 庚甲:古代的干支纪年法,表示具体的年份。
  • 他时:指将来、以后。
  • :隐居的地方,通常是指道士或和尚的住所。
  • 薜萝: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这里用来象征庵堂的幽静和隐蔽。

典故解析:

“天童”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故居,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诗中的“庚甲”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年份或事件,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佛教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了可首座(和尚)回归四明山之际,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问候的方式开篇,表达了对老和尚的关心,接着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引出对未来的计划,展现了诗人与和尚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中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体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心态。诗人选择了“庵”作为归宿,象征着一种对清净和自我修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薜萝”让人想起了隐秘、幽静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整体而言,诗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讯天童今老子:诗人向老和尚问好,表达了关心。
  • 偶同庚甲事如何:回忆过去的事情,展示了对历史的思考。
  • 他时要向山中去:表达了未来想要隐居于山的愿望。
  • 容我一庵遮薜萝:请求老和尚的庇护,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前后两句在意象上形成呼应。
  • 比喻:将“庵”比作隐居的避世场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反映出对自然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童:象征佛教文化与智慧。
  • :隐居的象征,代表内心的宁静。
  • 薜萝:自然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童”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宁波
    C) 杭州
    答案:B) 宁波

  2. “庚甲”是什么意思?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年份
    C) 一种动物
    答案:B) 一种年份

  3. 诗人希望向何处隐居? A) 江南
    B) 山中
    C) 城市
    答案:B) 山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中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与张元干的隐居愿望相呼应,均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查询

咏寒宵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回中作 原隰荑绿柳 杨柳枝 河渎神 地肺山春日 南湖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春日偶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立刀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亡逋 音读 膏唇拭舌 麦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孽障种子 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不觉 坠毁 从祖祖母 老健 峻法严刑 虎变不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