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4:15
洛阳春·雪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这场雪如细雨般洒落,仿佛无数马鞍上都积满了雪花。远处的树木在雪雾中显得模糊不清。山峦重叠,难以分辨,犹如五里之外的迷雾。心中惆怅,坐在窗内,看到湿漉漉的花瓣和轻柔的雪絮。那时的悠然自得,令人怜惜,都是浓郁的香气所助。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洛阳”作为古都,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历史的厚重,雪则常常与孤寂、思念相联系。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樽前,清代著名词人,深受清初文人影响。其词风清丽俊逸,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生活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尤其是那种在纷繁世事中难以掩盖的惆怅和孤独感。
《洛阳春·雪》是一首抒情词,描绘了雪天的景象及其引发的情感。开头“密洒征鞍无数”,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雪花纷纷扬扬的场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着“冥迷远树”,描绘出远方树木在雪中的朦胧景象,仿佛在提醒人们,在这白茫茫的世界中,事物的轮廓变得模糊,现实也变得难以捉摸。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更是生动地表现出雪中山峦的层叠感和深邃感,仿佛置身于一个不可知的世界。整体情感由初的美丽景象转向内心的惆怅,“惆怅琐窗深处”,在小窗内独自观雪,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思考。
最后一句“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以“浓香”作为结尾,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暗示着那段时光的不可再现。整首词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密洒征鞍无数”中的“密”字表示什么?
诗中“惆怅琐窗深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湿花轻絮”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