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31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作者:苏轼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
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
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
従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
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子由的离别之情。诗中提到,帆船在西风中扬起,作者流下了别离的泪水。虽然留恋是无益的,但对这短暂的美好时光感到惋惜。回想自己人生中经历的三次分别,这次尤为酸楚。想到子由像已故的父亲一样,沉静而木讷,寡言却是真正的君子。如今世间人才辈出,似乎没有人能如子由般出众。感叹自己久病不愈,心中烦乱,如同醉酒迷失,幸好未至于迷失自我。今后有闲暇时间,只能默坐消磨日子,写诗来解忧,常常反省自己。近别时没有改变脸色,远别时泪水湿透衣襟。即使近在咫尺,却仿佛隔千里。人生中无离别,谁能知晓恩爱之重?我初来时,牵着衣襟与儿童舞动,便知道这种遗憾,留下我在秋风中。秋风已经过去,别离的遗憾仍然无尽。问我何时归来,我只能说今年在东。离合总是循环,忧喜交替。感叹此情长叹,人生如飞蓬,因忧愁而早白,无法再见老友。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发情感,常以个人生活经历为题材,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与朋友子由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惆怅与无奈。诗中涉及到苏轼对人生无常、离合悲欢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失落中对友谊的珍视。
苏轼的《颍州初别子由二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即以“征帆挂西风”引入离别的场景,描绘了帆船在西风中起航,暗示即将分离的情景。接着,作者通过“别泪滴清颍”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泪水与清水的结合,增强了情感的真实与沉重。
诗中“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一句,点明了作者与子由的深厚情谊,此次离别尤为痛苦。作者通过回忆,反思自己与友人的关系,表现出对友人的欣赏与敬重。接下来,诗中对友人的性格描写,如“木讷刚且静”,表现出对朋友内敛性格的理解与认可。同时,诗中的“寡词真吉人”体现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
在表达个人忧虑时,苏轼巧妙地将自身的病痛与精神状态结合,通过“意行无坎井”的比喻,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最后,诗中“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不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也暗含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厚,结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得离别的主题更加引人共鸣,充分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友谊展开,显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征帆挂西风”意指什么?
A. 归乡的心情
B. 离别的情景
C. 旅行的愉快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中“酸冷”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伤心
C. 无奈
诗中提到的“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意图表达什么?
A. 近距离的相遇
B. 离别的孤独感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