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10
原文展示:
感事二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自古衣食勤,物生无时閒。 春耕望时雨,厚土常苦乾。 举头呼天公,天远安得闻。 幸此中夜雨,潇潇洒中田。 天人两异情,相值良独难。 水旱与丰年,由来皆偶然。 愚夫苦多怨,智士即而安。 我歌宁独此,万事一嗟叹。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衣食辛勤劳动,万物生长没有片刻闲暇。 春天耕种时盼望着及时雨,厚重的土地常常苦于干旱。 抬头呼唤天公,天那么远怎么能听到。 幸好这半夜的雨,潇潇洒洒地滋润着田野。 天意和人情两样情感,相遇实在难得。 水灾旱灾与丰收年景,从来都是偶然的。 愚笨的人苦于多怨,聪明的人则安然接受。 我歌唱的不仅仅是这些,万事万物都值得一声叹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流畅著称,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张耒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感事二首》中的第二首,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诗中通过对春耕时节农民盼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智者安然面对命运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耕时节农民盼雨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对天意的无奈。诗中“春耕望时雨,厚土常苦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干旱中盼望雨水的迫切心情。而“举头呼天公,天远安得闻”则表达了农民对天意的无奈和对命运的呼唤。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愚夫”和“智士”的对比,表达了对智者安然面对命运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张耒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刻的社会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以及对智者安然面对命运的赞赏。诗中通过对春耕时节农民盼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春耕望时雨”表达了什么? A. 农民对雨水的迫切需求 B. 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C. 农民对天意的无奈 D. 农民对命运的呼唤
诗中“举头呼天公”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愚夫苦多怨,智士即而安”表达了什么? A. 愚笨的人苦于多怨,聪明的人则安然接受 B. 愚笨的人对命运的无奈 C. 聪明的人对命运的掌控 D. 愚笨的人对天意的呼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