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2:45
感时
白居易 〔唐代〕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早晨看到太阳升起,晚上看到太阳落下。
不知不觉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
不要说我还年轻,岁月悄悄地逼近。
虽然白发尚未生,脸色却已开始憔悴。
人生究竟有多少,活在世上如同寄居。
即使有七十年的寿命,十个人中也没有一两人能活到。
如今我仍未能领悟,常常感到不如意。
为什么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不蓄积浩然之气?
贫贱并不是不厌恶,追求道理又何必避开。
富贵并不是不向往,时机来临自然会得到。
所以达观的人心,外在的事物不能束缚。
唯有尽情饮酒,整日沉醉其间。
这话比金玉更珍贵,佩服的人不会失去信心。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和个人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感时》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哲理的诗。诗中,白居易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日出日落的景象,隐喻人生的流逝与变化。他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已三十四岁,感慨时间的飞逝。诗人并没有因年龄而感到悲伤,而是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进行了思考,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诗中提到“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展现了年轻人的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失去朝气,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更是道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仿佛在世间只是匆匆过客。
在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中,诗人提出了“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的思考,显示出他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追求。最后,诗人以“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作结,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强调了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强调要珍惜当下,心怀宽广,追求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几岁时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四岁?
诗人认为,生活中应当追求什么?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浩然气”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