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同落第者东归

《送同落第者东归》

时间: 2025-05-01 01:14:26

诗句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

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

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4:26

原文展示:

送同落第者东归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
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
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

白话文翻译:

东门外有位行客,在落日映照下走向前方的山。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谁能理解他的遭遇呢?
如今我独自回到沧洲。
片片云彩在黄昏时分归向海面,
流水缓缓地流过,仿佛远离了城池,显得悠闲自得。
我也依恋嵩山和颍川,
松花飘落,静静地闭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客:旅人,行人在此指代诗中的友人。
  • 圣代:指一个明君治下的盛世。
  • 沧洲:指沧海和洲渚,代表归隐的地方。
  • 片云:指天上的云朵,表示孤独和漂泊。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依恋、依附。
  • 嵩颍:嵩山与颍川,均为名山大川,具有文化象征。

典故解析:

“圣代”“沧洲”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沧洲,常常用来指代隐士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早期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战争与思乡之情。其诗风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益落第之后,面对失意的境遇,诗人送别同道之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正值盛唐的社会背景下,作者感受到科举制度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门的行客与落日的景象,开头即勾画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诗人用“东门有行客”引入,似乎在暗示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漂泊,而“落日满前山”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接着,诗人感叹在这个“圣代”,谁能理解他的失落与无奈,显示出对社会的冷漠与失望。

“沧洲今独还”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沧洲象征着理想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远离喧嚣。接下来的“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情感,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失落中也可以找到一丝安宁。

最后的“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诗人将自己与那位行客的情感连结在一起,表达出对山水与隐逸生活的依恋。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门有行客:开篇以“东门”引入,营造出一种旅途的氛围,行客象征着漂泊的人生。
  2. 落日满前山: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即将结束的光辉。
  3. 圣代谁知者:质疑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漠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4. 沧洲今独还:表现出归隐的愿望,沧洲象征着一个理想的归宿。
  5. 片云归海暮:云彩的归向,象征着归属与归隐,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6. 流水背城闲: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远离城市的喧嚣,表达人生的悠闲与随性。
  7. 余亦依嵩颍:诗人自我表达,展示出对山水的依恋,强调归隐的情感。
  8. 松花深闭关:松花飘落,象征着静谧与封闭,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片云归海暮”,通过比喻传达了归属感和归隐的愿望。
  • 对仗:如“流水背城闲”,构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如“沧洲”象征着隐士的生活,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失落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对社会的冷漠与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门:象征着出行与离别。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沧洲:象征着归隐与理想的生活。
  • 片云:象征着孤独与漂泊。
  • 流水:象征着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松花: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门有行客”中的“行客”指的是: A. 诗人
    B. 旅人
    C. 学子
    D. 隐士

  2. “圣代谁知者”中的“圣代”是指: A. 盛世
    B. 战乱
    C. 隐逸
    D. 贫困

  3. 诗中提到的“沧洲”象征的是: A. 旅行
    B. 归隐生活
    C. 战争
    D. 科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隐逸的向往,但在豪放中带有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 杜甫《登高》:虽同为抒发人生感慨,但杜甫的诗中多了一份沉重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葑山 寄上金陵马右丞 伤白积殿丞 送茂才冯彭年赴举 寄兰溪邑长史宫赞 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 留题李颉林亭 偶书 吊薛公孟 湖山小隐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校室 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包含蓝的成语 鬯字旁的字 环列 斤字旁的字 众怨之的 乐行忧违 征风召雨 调良稳泛 包含仕的词语有哪些 人涉卬否 东幸 篷寮 罇俎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