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4:26
送同落第者东归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
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
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
东门外有位行客,在落日映照下走向前方的山。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谁能理解他的遭遇呢?
如今我独自回到沧洲。
片片云彩在黄昏时分归向海面,
流水缓缓地流过,仿佛远离了城池,显得悠闲自得。
我也依恋嵩山和颍川,
松花飘落,静静地闭关。
“圣代”“沧洲”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沧洲,常常用来指代隐士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李益,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早期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战争与思乡之情。其诗风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李益落第之后,面对失意的境遇,诗人送别同道之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正值盛唐的社会背景下,作者感受到科举制度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门的行客与落日的景象,开头即勾画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诗人用“东门有行客”引入,似乎在暗示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漂泊,而“落日满前山”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接着,诗人感叹在这个“圣代”,谁能理解他的失落与无奈,显示出对社会的冷漠与失望。
“沧洲今独还”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沧洲象征着理想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远离喧嚣。接下来的“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情感,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失落中也可以找到一丝安宁。
最后的“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诗人将自己与那位行客的情感连结在一起,表达出对山水与隐逸生活的依恋。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失落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对社会的冷漠与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注。
“东门有行客”中的“行客”指的是:
A. 诗人
B. 旅人
C. 学子
D. 隐士
“圣代谁知者”中的“圣代”是指:
A. 盛世
B. 战乱
C. 隐逸
D. 贫困
诗中提到的“沧洲”象征的是:
A. 旅行
B. 归隐生活
C. 战争
D. 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