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照镜

《照镜》

时间: 2025-05-04 01:42:08

诗句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自疑。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2:08

原文展示: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自疑。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照镜子时,我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的鬓发,心中不禁感到疑惑。你(指朋友或知音)就如明亮的月光,而我却像是白色的丝绸,感到羞愧不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衰鬓:衰老的鬓发,形容头发变白或稀疏。
  • 临镜:面对镜子,看镜中的自己。
  • 自疑:自我怀疑,对自己形象的怀疑。
  • 惭君:感到羞愧于你。
  • 明似月:形容他人光彩照人,如同明亮的月光。
  • 照我白如丝:照射出我如丝般洁白的头发,暗示衰老。

典故解析:

  • :通常象征美丽和光明,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约 781—约 818),字景仁,号宗元,唐代诗人,生于陕西,擅长五言绝句。其诗风清新秀丽,常抒发个人情感,关心时事。

创作背景: 《照镜》写于晚年,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和对比,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与朋友的感受,以及对岁月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照镜》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李益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照镜子,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衰鬓”引入,直接切入主题,展现出世事如梦,时光荏苒的感慨。诗人对自己容貌的自责和对友人的羡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无奈的美感。

在“惭君明似月”一句中,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不仅仅是表面的羡慕,更是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最后的“白如丝”则生动地描绘了衰老的状态,令人感同身受,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整首诗简洁而深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衰鬓朝临镜:早晨照镜子,看到自己渐渐衰老的鬓发,直接呈现出自我反省的状态。
  2. 将看却自疑:打算仔细观察,但心中却产生了怀疑,表现出对自身形象的不安。
  3. 惭君明似月:形容朋友的光彩照人,自己因此感到羞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4. 照我白如丝:反映出自身的衰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明似月”,突显了其美丽的形象。
  • 对比:将自己与朋友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的自责与惆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衰老的感慨和对友人美好形象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鬓:象征衰老,反映人生的无常。
  • 明月:象征美好与理想,代表对比中的美好存在。
  • 白丝:暗示岁月的痕迹,传达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衰鬓”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的头发
    • B. 衰老的鬓发
    • C. 朋友的美貌
      答案:B
  2. “惭君明似月”中的“君”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镜子
      答案:B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高兴
    • B. 愁苦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李益的《照镜》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侧重思乡之情,而李益则聚焦于对衰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李益诗集》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庆春泽 答陈匪石 庆春泽慢 元宵日和竹樵翁 庆春泽 蟹蝶 庆春泽 寿业师王士博先生八十华诞 庆春泽 十姊妹 庆春泽慢 蒙赏藤花饼分饷同直溪园 庆春泽 庚寅元宵,春词索和璞斋 庆春泽 冬夜盼家书 庆春泽 休庵审予致疾之由,秘不示人,惧传之徒取谑也,词有佛心,戏和以忏此厄 庆春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包含人的成语 伐冰之家 两榜进士 五月披裘 鬯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赏劳 黳玉 敝衣粝食 众阳之长 气字旁的字 款怀 辵字旁的字 包含舆的成语 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楼凤池 挤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