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时间: 2025-05-03 21:36:48

诗句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6:48

原文展示: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白话文翻译:

在风的吹拂下,遥望唐代的遗迹,山中的祠堂阅览着晋朝的余韵。水边的亭子上,帷幕轻轻张开,岩石上的凉亭引着人的裙裾。地面上绿苔依然不多,树林中黄色的柳条还显得稀疏。菱角和苕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金色和碧色的光辉照耀着空灵的空间。翰苑中的声音是那么的古老,宾客们的宴席刚刚醉了初始。中原地区的雁儿时常在此栖息,喜欢在这里留下自己的书信。

注释:

  • 风壤:指风中大地,表现出自然的气息。
  • :仰视、眺望。
  • 唐本:指唐代的遗迹或文化。
  • 山祠:山中的祠堂。
  • :观看、阅读。
  • 帟幕:指帐幕,遮挡阳光。
  • 岩榭:岩石上的亭子。
  • 引簪裾:形容女子衣裙飘逸。
  • :青苔,常生于湿润的地方。
  • 菱苕:水边的植物,常见于池塘。
  • 皎镜:明亮的水面。
  • 金碧:金色与碧色,形容美丽的景象。
  • 翰苑:指书院或文人的聚会场所。
  • 宾筵:宴席。
  • 辽雁:指远方的雁,象征书信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善长,号少微,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清新典雅,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日,李益在晋祠与友人聚会,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李益的《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晋祠的优美环境与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开篇即以“风壤”引入,暗示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山祠阅晋馀”展示了文化的积淀,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水亭和岩榭的描绘,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和谐美,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林黄柳尚疏”一句,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隐含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增强了诗的深度。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则通过清澈的水面反射出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诗人提到“中州有辽雁”,象征着思乡之情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春日的自然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友谊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和李益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壤瞻唐本:在春风中眺望唐代的遗迹,表现出一种怀古之情。
  2. 山祠阅晋馀:山中的祠堂回顾着晋朝的余韵,暗示历史文化的延续。
  3. 水亭开帟幕:水边的亭子轻轻张开帷幕,描绘出春日温暖的气息。
  4. 岩榭引簪裾:岩石上的凉亭引着女子的裙裾,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5. 地绿苔犹少:地面上的青苔仍然稀少,暗示环境的初春状态。
  6. 林黄柳尚疏:树林中的黄柳依然稀疏,表现出春天的萌动与生命的脆弱。
  7. 菱苕生皎镜:水面上映照出菱角与苕的影子,描绘出清澈的春水。
  8. 金碧照澄虚:金色与碧色的光辉照耀着空灵的空间,展现自然的美好。
  9. 翰苑声何旧:翰苑中的声音是多么的古老,表现出文化传承的深远。
  10. 宾筵醉止初:宾客们的宴席刚刚开始就醉了,显现出欢聚的愉悦。
  11. 中州有辽雁:中原地区的雁儿栖息,象征着思乡情与书信往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深远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词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菱苕”、“金碧”等意象,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日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聚会的愉悦、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代表柔情与清澈的思想。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青春的美好。
  • :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A. 唐
    B. 晋
    C. 汉
    答案:B

  2. “菱苕生皎镜”中,皎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水面
    B. 明亮的天空
    C. 明亮的月光
    答案:A

  3. 诗中“翰苑声何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更倾向于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楼远眺,表现出对宏伟景象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选》
  3. 《李益诗文集》

相关查询

挽叶侍郎盛二首 其二 园居漫兴 其二十八 宫词二首 宴俞光禄宅飨自毙象脯闻侍朝仪五十馀载矣二首 其一 白金小还丹歌 其九 马平谒柳侯庙 贺周文郁得子 有寄 河间晓行 金陵秋兴六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凿穴为居 旡字旁的字 佐隶 潜文 頁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包含祟的词语有哪些 磨牛 行山 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上浇油 魚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发皇张大 男妇 深沟高壁 有去无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