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17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
水竹遮藏自一川,日高茅屋始炊烟。
犬牙舂米新秋后,麦粒烝茶欲社天。
冠盖只今成弃物,杉松他日记栽年。
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
十载劳思寤寐间,新诗态度比云烟。
清风吹我无千里,明月随人共一天。
归去林泉应避暑,北征道路恐经年。
与君共愧知时鹤,养子先依黑柏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乡村暮年时的闲适心情。诗中描绘了水竹隐蔽的景象,阳光照耀下,茅屋开始冒出炊烟。新秋过后,舂米的犬牙声声入耳,麦粒和茶叶似乎也在等待丰收。如今的冠盖(高官贵人)已成弃物,杉松则记录着未来栽种的年限。作者自嘲自己辛劳一生,甚至在卯时睡觉也被叫醒。十年来的思考在梦中交织,新诗的姿态如云烟般飘渺。清风吹过,无需千里的远行,明月与人共享同一天。归去山林应避暑,北上征途恐怕要耗费多年。与君共感时光易逝,养子之事还需依靠黑柏的庇护。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苏辙擅长诗、文、词,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该诗作于苏辙晚年,他在乡村生活,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的乡村场景与农事活动,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苏辙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头的“水竹遮藏自一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田园风光,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归隐的渴望。接着,通过描述日高时分的炊烟,连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提到的“犬牙舂米新秋后”,更是通过生动的细节体现出乡村生活的真实气息。
诗的中段,苏辙通过对比“冠盖只今成弃物”,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而在“十载劳思寤寐间,新诗态度比云烟”一句中,诗人自我反省,感叹时光匆匆,思考与创作的过程如同飘渺的云烟,难以把握。
结尾部分,诗人以归隐林泉、避暑为寄托,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长河的无奈。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哲理与生活气息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权力的淡泊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内心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犬牙”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