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4:08
青春不与老相期,归雁声中数别离。折柳西城真旦暮,镜中白发已如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和离别的感慨。青春与老年没有约定,随着归来的雁声,我数着离别的时光。在西城折柳时,真正感受到日暮的苍凉,镜中的白发已经如此明显。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中年时期,面对时间的流逝,感受到青春的转瞬即逝和老年的到来。诗人在生活中经历了多次离别,因而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思。开头两句“青春不与老相期,归雁声中数别离”直接切入主题,作者以归雁的声响引出对离别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人世的变迁。接下来的“折柳西城真旦暮”,则通过折柳的细节,渲染出离别时的沉重与哀伤。最后一句“镜中白发已如斯”,通过白发的意象,直白地传达出老去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老去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同身受。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正是人生常态的真实写照,值得人们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离别和衰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诗人以深切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呼唤人们珍惜当下。
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常与离别相联系,而归雁则是思乡情绪的代表,白发则是人生脆弱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中“归雁”象征什么?
A) 思乡
B) 快乐
C) 忘记
D) 旅行
“折柳”在诗中代表什么含义?
A) 欢喜
B) 离别
C) 迎接
D) 祝福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衰老?
A) 青春
B) 镜中白发
C) 柳树
D) 归雁
李弥逊《次韵郎中弟见寄》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弥逊更强调衰老与时间的无情,而杜甫则多了一层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李弥逊《次韵郎中弟见寄》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中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而李弥逊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