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17
二月忽已破,一春强半过。
提壶工唤客,布谷巧当歌。
得酒先愁尽,惜花翻恨多。
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
二月已经悄然过去,春天已过了一半。
提壶的工匠在呼唤客人,布谷鸟在巧妙地唱歌。
喝了酒后愁苦暂时消散,但惜花的心情却更多了。
遇到这样的时辰并不能让我快乐,明天又该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咏春诗闻名,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正值花开时节,诗人借春日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欢乐与愁苦的思考。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充满感伤的春天。前两句交代了时间的流逝,二月已过,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光易逝。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提壶工和布谷鸟,展现了春日的热闹气氛,但也暗含了一种生活的平淡与无奈。诗人在酒中寻求解愁,却因对花的惜别而生出更多的惆怅。最后两句“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道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春日的活力,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愁苦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难免体会到的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逢辰不为乐”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弥逊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中表达对春天的感怀,二者都体现了春天这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