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02
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
霜华驻秋清,风叶喧昼闲。
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
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
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
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
郡看陌上尘,工作颔下班。
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
遥远的隐士居住在苍翠的林间,
霜华在清秋时节停驻,
风吹动着树叶,昼间显得格外悠闲。
瘦弱的仙人厌倦了山中的寂静,
俯身按着竹子,遥望人间的生活。
相见的机会实在太少,
畅快的谈话使人忘记了归还的时间。
难道没有繁华热闹之地吗?
心中却对这些毫不在意。
诗成时如同琴声悠扬,
志向寄托于山水之间。
看着城郊尘土飞扬,
辛勤的工作又何尝不如在闲暇中享受?
不如对着茶碗,
听着泉水潺潺地煮沸。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闲适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弥逊隐居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繁华的淡然和超然态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其心灵的宁静和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诗从开头的“遥遥幽人居”开始,便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诗人以自然景色描绘出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通过“霜华驻秋清”展现了清秋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冷静而清新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臞仙厌山寂”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厌倦,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接下来,诗人提到“面会良独少”,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生活中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心中的思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无所谓。最后一句“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归依。在这首诗中,李弥逊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隐士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
霜华驻秋清,风叶喧昼闲。
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
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
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
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
郡看陌上尘,工作颔下班。
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弥逊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臞仙”是指:
“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