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9:01
湓城古雄郡,横江千里驰。
高树上迢递,峻堞绕欹危。
井邑烟火晚,郊原草树滋。
洪流荡北阯,崇岭郁南圻。
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
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
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
岂待干戈戢,且愿抚惸嫠。
在古老的湓城,雄伟的郡府,江水在这里奔流千里。
高大的树木在远方延绵,险峻的城墙环绕着倾斜的山崖。
傍晚时分,市井间烟火气升起,乡郊的草木生机盎然。
洪流荡漾在北边的河岸,南边的崇山峻岭郁郁葱葱。
这里的百姓本应乐于生活,为什么要逃避呢?
干旱的年份粮食歉收,往年欠债积累如同小岛。
来到郡中已经一个多月,整天都在整理杂乱的丝线。
朋友们尚未聚宴,公文却已让人感到疲惫。
往日的贤人传扬高风亮节,然而自己却感到无能为力。
难道要等待战争停止,才愿意安抚孤苦的寡妇?
韦应物(739年-792年),字子云,号岳阳,唐代诗人,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民生困苦,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始至郡》写于韦应物任职于湓城时,反映了他对当地民生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困扰的思考。诗中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折射出唐代社会的复杂局势。
《始至郡》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韦应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湓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诗中流露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诗的开篇,通过"古雄郡"和"横江千里驰"的描写,展现了湓城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百姓生活的细节,"井邑烟火晚,郊原草树滋"表现了市井的烟火气与乡野的生机,然而在美好的表象下,诗人却隐约感受到民众的苦难。通过"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的诗句,韦应物深刻揭示了自然灾害与经济困境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贤人的怀念与自我反思,"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显示了他的无奈与责任感,表明即使在动乱的时代,诗人依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抚慰那些孤苦无依的人。这种对社会的关心与自省,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悯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与忧虑。诗中流露出的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与对贤人高风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反思,表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始至郡》中的“湓城”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河南
B. 湖北
C. 山西
D. 四川
诗中提到的“斯民本乐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政治的无奈
B. 对民生的关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敬畏
诗的最后一句“且愿抚惸嫠”中“惸嫠”意指?
A. 孤独的老人
B. 孤苦的寡妇
C. 失去亲人的孩子
D. 战争后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