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3:34
《行路难 其三》 作者: 凌树屏 〔清代〕
人生不满七尺躯,其志乃欲奠地维,立天枢。
智穷力竭安所就,里巷小儿往往起而笑其愚。
天不可作曲盖倚,地不可作磨盘舞。
夸父追日终野死,何况一夫蹇蹇欲与造物相撑拄。
北叟移山期子孙,上帝闻之畏其言。
吾徒作事须如此,要使精诚贯九阍。
行路难,行路难,君不见龙逄比干身已死,当时谁说有忠肝。
人生不过七尺高,然而我的志向却想奠定大地的支柱,立下天的中心。智慧穷尽力竭又能归于何处,街巷中的小儿常常会嘲笑我的愚笨。天不能任意变曲,地也不能随意转动。夸父追日最后在荒野里死去,何况一个人却想与造物主抗衡。北方的老者移山希望子孙继承,上帝听闻此言都畏惧于他的坚持。我们做事应该如此,要用精诚贯穿九天。行路难,行路难,难道你没看到龙逄和比干为国捐躯,当时谁又说过他们有忠心肠呢?
作者介绍:凌树屏,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常以寓言和典故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面临的困境。
《行路难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人生不满七尺躯”引入,直接表达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力,但随即又提到要“奠地维,立天枢”,设立宏伟志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诗中引用了夸父追日和北叟移山的典故,强调了追求理想的艰难与坚持。夸父的追逐象征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而北叟的故事则体现了对后代的期望与责任。诗人在结尾处反复吟咏“行路难”,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屈精神。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情感更加深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入,诗人不仅仅是在叹息个人的困境,更是在呼唤一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强调在面对人生的艰难时,仍应坚定信念和勇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夸父追日”象征什么?
A. 追求理想的艰辛
B. 追逐财富
C. 追求名声
D. 追随他人
“行路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无奈与坚持
C. 希望
D. 平淡
北叟移山的故事主要传达了什么?
A. 个人的力量
B. 坚持与努力的价值
C. 自然的力量
D. 时间的流逝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行路难》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情与奔放,而凌树屏的诗则带有更多的哲思和现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