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5:46
村居书事
作者:韦庄 〔唐代〕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砌长苍苔厚,藤抽紫蔓肥。
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
不觉春光暮,绕篱红杏稀。
每年我都在田间耕作和垂钓,鸥鸟已经与我相伴。
石阶上长满厚厚的青苔,藤蔓抽出嫩紫色的枝条,长得很茂盛。
春风中的黄莺在树上欢唱,雨燕飞入楼阁之中。
不知不觉春天的光景已渐渐过去,围绕着篱笆的红杏花也开始稀疏。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诗中“鸥鸟”与“春光”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流逝,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与感受。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景仁,号少微,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主要以词和诗闻名。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的建立,其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村居书事》创作于韦庄的田园生活中,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记录下乡村的春日景象,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村居书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春日的田园景象,耕作与钓鱼的生活,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鸥鸟的陪伴,不仅暗示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黄莺和雨燕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中,诗人却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不知不觉中,春光已渐渐消逝,围绕篱笆的红杏花也显得稀疏,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春天的结束。这种时光的流逝既是对自然周期的感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鸥鸟
B. 红杏
C. 风莺
D. 以上都是
诗中“年年耕与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忧国忧民
B. 热爱自然
C. 忙于功名
D. 追求奢华
“不觉春光暮”的含义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春天的珍惜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