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

《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

时间: 2025-05-06 20:19:42

诗句

常年摇落不知悲,九日今年感鬓丝。

绿醑满眼窃自寿,黄花插头从帽敧。

孤心久寄风霜外,生意长含日月私。

已息尘机甘退斥,犹将笔砚愧支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2

原文展示:

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 徐祯卿 〔明代〕

常年摇落不知悲,九日今年感鬓丝。 绿醑满眼窃自寿,黄花插头从帽敧。 孤心久寄风霜外,生意长含日月私。 已息尘机甘退斥,犹将笔砚愧支离。

白话文翻译:

常年对叶落不知悲伤,但今年九日却感慨鬓发斑白。 眼前满是绿色的美酒,暗自祝寿,黄花插在头上,帽子倾斜。 孤独的心长久寄托在风霜之外,生命的意义常蕴含着日月的私情。 已经放下尘世的纷扰,甘愿退隐,但仍对笔砚感到愧疚,因为它们支撑着我的残缺。

注释:

  • 常年摇落不知悲:常年对自然界的凋零不感到悲伤。
  • 九日今年感鬓丝:今年重阳节时,感慨自己的鬓发开始斑白。
  • 绿醑:绿色的美酒。
  • 窃自寿:暗自祝寿。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 从帽敧:帽子倾斜,形容随意不拘。
  • 孤心久寄风霜外:孤独的心长久寄托在风霜之外,指超脱尘世。
  • 生意长含日月私:生命的意义常蕴含着日月的私情,指生命的深邃和神秘。
  • 已息尘机甘退斥:已经放下尘世的纷扰,甘愿退隐。
  • 犹将笔砚愧支离:但仍对笔砚感到愧疚,因为它们支撑着我的残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此诗创作于庚午年(可能是明代的某一年),诗人通过重阳节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比常年与今年的感受,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常年摇落不知悲”与“九日今年感鬓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绿醑满眼窃自寿,黄花插头从帽敧”描绘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但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孤心久寄风霜外,生意长含日月私”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深邃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最后两句“已息尘机甘退斥,犹将笔砚愧支离”则反映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远离纷扰,又对文学创作抱有愧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常年摇落不知悲”,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凋零的常态不感到悲伤。
  • 第二句“九日今年感鬓丝”,诗人通过重阳节的感慨,突出了对岁月流逝的敏感。
  • 第三句“绿醑满眼窃自寿”,描绘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但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生命短暂的忧虑。
  • 第四句“黄花插头从帽敧”,通过黄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庆祝和对生命的珍视。
  • 第五句“孤心久寄风霜外”,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第六句“生意长含日月私”,探讨了生命的深邃和神秘。
  • 第七句“已息尘机甘退斥”,反映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渴望。
  • 第八句“犹将笔砚愧支离”,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矛盾心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常年摇落不知悲”与“九日今年感鬓丝”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 拟人:“孤心久寄风霜外”中的“孤心”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对仗:“绿醑满眼窃自寿,黄花插头从帽敧”中的“绿醑”与“黄花”,“满眼”与“插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同时也探讨了生命的深邃和神秘,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绿醑:绿色的美酒,象征着重阳节的欢乐氛围。
  • 黄花:菊花,重阳节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庆祝和对生命的珍视。
  • 孤心:孤独的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日月私:日月的私情,探讨了生命的深邃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日今年感鬓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觉? A. 重阳节的欢乐 B. 岁月流逝的感慨 C. 生命的短暂 D. 超脱尘世的向往

  2. “绿醑满眼窃自寿”中的“绿醑”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美酒 B. 黄色的菊花 C. 红色的枫叶 D. 白色的霜

  3. “孤心久寄风霜外”中的“孤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忧虑 C. 超脱 D. 欢乐

答案:

  1. B. 岁月流逝的感慨
  2. A. 绿色的美酒
  3. C. 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祯卿的《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通过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前者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后者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徐祯卿的诗作,可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祯卿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漫述 秋怀 约王琴外不来舟中偶成 对镜 明妃 寄菊坡吴府判 书怀 漫述 林霁山架阁同宿同中 秋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个击破 黄字旁的字 包含搬的成语 举目皆是 口字旁的字 束身自重 身败名裂 屮字旁的字 填仓 熏耳 牛字旁的字 男女老少 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楠的词语有哪些 恣心所欲 事不有余 血字旁的字 烧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