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行营即事

《春日行营即事》

时间: 2025-05-02 10:22:37

诗句

风引双旌马首齐,曹南战胜日平西。

为儒不解从戎事,花落春深闻鼓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37

原文展示:

风引双旌马首齐,
曹南战胜日平西。
为儒不解从戎事,
花落春深闻鼓鼙。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动双旗,马头齐整向前行;
在曹南取得胜利的日子,西边的战事已平息。
作为读书人不懂得从军之事,
春天已深,花瓣落下,耳边传来战鼓声。

注释:

  • 风引:春风吹动,带有引导的意思。
  • 双旌:指两面旗帜,象征军队出征。
  • 马首齐:马头朝向一致,形容军队整齐。
  • 曹南:指曹魏南方,历史上著名的战场。
  • 战胜:取得胜利。
  • 日平西:西方的战事已经平息。
  • 为儒:作为读书人。
  • 不解:不了解。
  • 从戎事:参军作战的事务。
  • 花落春深:春天已经深了,花瓣飘落。
  • 鼓鼙:战鼓,鼓声。

典故解析:

  1. 曹南战胜:指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曹操在南方的战争胜利,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2. 春日:春天的象征,常与新生、希望相联系,但此处却与战事相对照,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少有作品流传。其诗多描绘战争与边塞生活,通常表现出对士人身份的反思。

创作背景:

作于春日,诗人身处军营,借春日的景象表达对战争和士人身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军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士人身份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展现了春风与军队的整齐,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士兵的豪情。诗人在这里通过春风的柔和与战争的严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作为读书人的他,不解从军之事,似乎对战争的残酷感到无奈。

后两句通过“花落春深”来突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却又因“闻鼓鼙”而显得悲凉。这里的“鼓鼙”不仅是战争的象征,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并未带来和平,反而是战事的继续。整首诗在描写春日美景的同时,透出对战争的忧虑与对士人身份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引双旌马首齐:描绘春风与军队的气势,突显出战争的威武与壮观。
  2. 曹南战胜日平西:提到历史事件,暗示国家的安定与士人对战争的复杂感情。
  3. 为儒不解从戎事:表述读书人对战争的误解,感情复杂。
  4. 花落春深闻鼓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战争的现实,体现出春天与战争的对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首齐”与“战胜日”,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士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旌: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团结。
  • 花落: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 鼓鼙:象征战争的来临与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曹南”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三国时期
    • B. 唐代
    • C. 明代
  2. “花落春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宁静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战争
    • B. 自然
    • C. 家庭

答案:

  1. A. 三国时期
  2. B. 伤感
  3. A. 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涂《春日偶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壮观的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与刘商的战争主题形成对比。刘商更强调士人的困境与对战争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为乐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作 汉使 拟宋如意和歌 题严陵钓台 其二 题严陵钓台 其一 江上 题严陵钓台 其四 题严陵钓台 其三 浒墅舟中别相送诸子 过江州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的放矢 龍字旁的字 筋书 反邪归正 爻字旁的字 无精嗒彩 包含劣的成语 病病殃殃 瓜字旁的字 硬着头皮 扑天盖地 米字旁的字 虚慢 惊客 研京练都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