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5:45
作者: 崔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白话文翻译:
夕阳映照在楚水之畔,我独自哀悼舜帝时期的人物。
庙前的野草还不如江边的春景,至今仍在流淌。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舜时人”是指在舜帝时期的人物,舜帝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象征着仁政与和谐。通过对比庙前的野草与江边的春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崔涂游历楚地时,面对二妃庙,触发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政权的向往与对当前情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过二妃庙》是一首充满怀古情绪的诗,诗人通过对夕阳和水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首句“残阳楚水畔”描绘了一个即将落幕的日子,水边的寂静与夕阳的余辉形成鲜明的对比,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独吊舜时人”则直接引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舜帝作为古代典范,其治世的美好与现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倍感惆怅。
在对庙前草与江上春的对比中,诗人更是巧妙地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庙前的草象征着逝去的历史与被遗忘的英雄,而“江上春”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寓意着尽管历史不可追溯,但生活仍然在继续。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比的手法,通过“庙前草”与“江上春”的对比,突出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生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统治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残阳楚水畔”中“残阳”指的是什么?
“独吊舜时人”中的“吊”字意思是?
诗中对比的两种意象是哪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过二妃庙》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均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亲人的思念。然而,王维的诗中更强调了亲情的温暖,而崔涂的诗则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