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08
正月晦日同泽望至草庵与克归话旧
作者: 黄宗羲 〔清代〕
原文展示:
风篁窈窕樵人路,初癖丛林洞下宗。
墙角梅花五六树,窗前积雪两三峰。
弁山诸老吾亲见,画壁苍颜喜再逢。
惭愧廿年尘上老,始闻嗣法有渠侬。
白话文翻译:
在细长的竹林中,樵夫的路显得那么幽静,初春的时候我在丛林的洞下修行。墙角的梅花开了五六朵,窗前的积雪像两三座小山一样堆积着。弁山的老友,我曾亲自见过你们,画壁上苍老的面容让我倍感亲切。二十年的岁月使我感到惭愧,我才听说有传承的法门在这里。
注释:
- 篁:竹子,通常指竹林。
- 窈窕:形容幽静、柔美的样子。
- 癖:此处理解为“修习”或“习惯”。
- 洞下宗:指在山洞或隐居处修行的宗派。
- 弁山:指某个地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与友人交往的地方。
- 嗣法:传承的法门,宗教或哲学的教义。
典故解析:
“弁山诸老”可能指的是作者曾经学习或交往的师长或前辈,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逸民,晚号南雷,浙江温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与文学家,提倡实学,反对迷信,主张实事求是,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宗羲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思念。正月晦日意味着新年的结束,诗中蕴含着对旧友重逢的喜悦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交流与情感的交织。开头的“风篁窈窕”便带来一种清幽的气息,与樵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墙角的梅花与窗前的雪峰,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岁月的沉静,暗示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希望。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弁山诸老”的回忆,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二十年的岁月让他感到羞愧,但同时也带来了成熟的感悟。诗中“始闻嗣法有渠侬”,表达了他对新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多重感受,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篁窈窕樵人路:描绘风中竹林的美丽,营造幽静的环境。
- 初癖丛林洞下宗:表达在山洞中修行的宁静与专注。
- 墙角梅花五六树:梅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力。
- 窗前积雪两三峰:积雪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静谧。
- 弁山诸老吾亲见: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画壁苍颜喜再逢:见到熟悉的面孔,感到亲切与欣慰。
- 惭愧廿年尘上老:感慨岁月无情,自己在尘世中老去。
- 始闻嗣法有渠侬:表露出对新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积雪比作生命的希望与时间的沉淀。
- 对仗:如“墙角梅花”和“窗前积雪”,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怀旧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展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隐逸与清静,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寓意在寒冷中仍能绽放。
- 积雪: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暗示静谧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弁山诸老”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亲人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老师
- D. 诗人的敌人
-
“墙角梅花五六树”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美好的回忆
- C. 时光的流逝
- D. 自然的美丽
-
诗人对过往的感受是:
- A. 高兴与自豪
- B. 惭愧与感慨
- C. 忘记与无情
- D. 宁静与平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与黄宗羲的诗中对自然的描绘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黄宗羲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相关诗歌集
- 《黄宗羲年谱》 -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相关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