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八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八》

时间: 2025-05-04 01:43:40

诗句

流俗难悟。

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

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

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

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

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

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

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

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

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

纵心无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40

原文展示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白话文翻译

这世俗的事物难以领悟,追逐外物而不知归来。真正的人能远观世事,最终回归自然。万物是一个整体,四海之内皆是家园。与他们共同分享,我又有什么可惜的呢?生命如浮云般寄托,短暂的相见转瞬即逝。世事纷繁复杂,不如抛弃八方的纷争。即便是饥饿的野雉,也不愿意进入园林。又怎么能屈从于权势,劳心劳力呢?身分高贵或名声卑贱,荣华富贵又在何处?重要的是能够放纵自己的志向,心无所悔。

注释

  • 流俗:世俗的风气,指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风尚和习惯。
  • 逐物:追逐外在的事物。
  • 至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 万物为一:万物是统一的整体。
  • 四海同宅:四海之内皆为家,表示对天下人的包容。
  • 弃之八戎:指抛弃纷争和战争,八戎指的是古代的战争。
  • 泽雉:指一种野鸟,饥饿时不愿进入园林,象征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贵得肆志:重视追求自己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雅的文学风格著称于世。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提倡个体自由,反对世俗的权势和纷争,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是嵇康对其兄弟的一种赠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与对自然和真实自我的追求。这首诗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们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嵇康的诗作正是对这一时期士人心态的反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嵇康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内心自由的向往。诗中开头“流俗难悟”,即揭示了世俗的复杂与难以理解,让人不知所措。接着提到“至人远鉴,归之自然”,表达了对真正智慧者的推崇,他们能够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整首诗的意象贯穿着对统一和谐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情感上,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短暂,以及对名利的超然。他用“生若浮寄”和“世故纷纭”来表现生命的无常和世俗的纷扰,最终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哲思,给人以启迪,使人反思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俗难悟:世俗的风气难以理解,暗示人们多沉迷于表象。
  2. 逐物不还:追逐外物而不知归来,体现对物质的执念。
  3. 至人远鉴:智慧的人远望世事,具有洞察力。
  4. 归之自然:最终归于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5. 万物为一:万物是一体,强调宇宙的统一。
  6. 四海同宅:四海皆为家,体现博大的胸怀。
  7. 与彼共之:与他人共享,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8. 予何所惜:我又有什么可惜的,表现淡然的态度。
  9. 生若浮寄:生命如同浮云般短暂。
  10. 暂见忽终:短暂的相见,转瞬即逝。
  11. 世故纷纭:世事复杂多变。
  12. 弃之八戎:抛弃纷争和战争,追求内心的宁静。
  13. 泽雉虽饥:即使是饥饿的野雉,也不愿进入园林,象征对名利的拒绝。
  14. 安能服御:怎么能屈从于权势。
  15. 劳形苦心:辛劳的身体与烦心的思虑。
  16. 身贵名贱:身分高贵或名声卑贱。
  17. 荣辱何在:荣华富贵究竟在哪里。
  18. 贵得肆志:重视追求自己的志向。
  19. 纵心无悔:无所顾忌地追求心中所想。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生若浮寄”用比喻表达生命的短暂;“身贵名贱”则用对仗手法强调身份的无常和荣辱的对立,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志向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俗:象征世俗的迷失与困扰。
  • 万物:代表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 四海:象征包容与广阔的胸怀。
  • 泽雉:象征对物质生活的拒绝。
  • 荣辱:象征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流俗难悟”中的“流俗”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世俗的风气
    • C. 内心的追求
  2. “生若浮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生命的短暂
    • B. 生命的永恒
    • C. 生命的丰富
  3. 诗中提到的“与彼共之”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 A. 自私自利
    • B. 共享与包容
    • C. 竞争与对抗

答案

  1. B. 世俗的风气
  2. A. 生命的短暂
  3. B. 共享与包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比较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嵇康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士人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南北朝诗歌选》:收录该时期的经典诗作。
  • 《嵇康集》:嵇康的诗文全集,深入了解其思想与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流派。

相关查询

洞庭湖 龙门应制 寒食还陆浑别业 咏省壁画鹤 陆浑山庄 始安秋日 度大庾岭 苑中遇雪应制 题大庾岭北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字旁的字 隐密 龜字旁的字 应期 包含搦的词语有哪些 伉浪 六出 革字旁的字 诗朋酒友 四点底的字 荆棘丛生 社稷之臣 包含广的成语 高自标誉 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剖豆分 冲溢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