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29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
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
宁济四海蒸民。
这首诗赞美了古代的尧舜二位圣明君主,他们的功德相等,治理国家时不以私情来处理公共事务,兼具高尚、简朴的品德,慈爱宽厚,愿意为百姓谋求福祉,使四海的人民都能够安宁。
尧舜二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治理之道的象征,他们被后世视为理想的君主。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反映了对清廉政治的追求,强调君主应当有远见、胸怀天下。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主张个体自由和自然本性,作品流露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该诗作可能产生于嵇康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借古代圣王的治理理念来表现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道德理想和政治清明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理想君主的形象,尧舜二人被视为治国安民的楷模,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思考。诗中强调君主的品德与为民的责任,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结合,反映出对清廉政治的渴望和对民众生计的关怀。通过对比古今,嵇康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纷乱的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而富有哲理,既展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也引发了人们对理想政治的思考。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高尚品德的颂扬,表达了对古代明君的怀念和对当代政治的反思。
尧舜的功德被描述为:
A. 不同
B. 齐均
C. 不足
D. 难以比拟
诗中提到的“不以天下私亲”指的是:
A. 偏爱亲属
B. 公正无私
C. 忽视百姓
D. 亲情优先
嵇康的生活时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魏晋
D. 明朝
这些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嵇康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