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30
青丝白马谁家子,
粗豪且逐风尘起。
不闻汉主放妃嫔,
近静潼关扫蜂蚁。
殿前兵马破汝时,
十月即为齑粉期。
未如面缚归金阙,
万一皇恩下玉墀。
谁家的年轻子弟骑着白马,
粗犷豪放,随风尘而起。
听说汉朝的皇帝并未放走妃嫔,
在静谧的潼关只是在驱赶蚂蚁。
当殿前的兵马破坏你的时候,
十月将会变成你骨肉的齑粉。
不如被绑回到皇宫,
万一能得到恩宠于玉阶之上。
本诗提到的“汉主放妃嫔”,可追溯到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在位时有许多妃嫔,但在某些历史事件中也有放逐妃子的情况。潼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关口,曾经是战争和权力争夺的重要地点。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对权力斗争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青丝》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杜甫在此时表达了对权力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感受,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青丝》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青丝白马”描绘了年轻人潇洒的姿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以对比手法展开,前半部分描绘了年轻人的豪放与追逐,而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权力和死亡的思考。
诗人以汉主的妃嫔为引,暗示了权力的无常和人生的脆弱。潼关的宁静与战乱的兵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命运的渺小。最后两句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未如面缚归金阙”的强烈愿望。
诗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切感悟,使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年轻人的豪情与对权力和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渺小,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个人安宁的向往。
诗中“青丝白马”指代什么?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妇女
D. 小孩
“万一皇恩下玉墀”中的“皇恩”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恩宠
B. 皇帝的愤怒
C. 皇帝的决策
D. 皇帝的遗产
诗中提到的“潼关”象征什么?
A. 安宁
B. 战乱
C. 财富
D.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