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1:39
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权德舆
五年承乏奉如纶,
才薄那堪侍从臣。
禁署独闻清漏晓,
命书惭对紫泥新。
周班每喜簪裾接,
郢曲偏宜讽咏频。
忆昔曲台尝议礼,
见君论著最相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短暂仕途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中提到,自己在五年的任职中,感到无法胜任这种高尚的职务,心中倍感歉疚。朝廷的清晨,独自听到滴水声,心中无比惭愧,面对新任命的紫泥印章,心中充满负疚。每当周班的文人朋友们欢聚时,我总是感到格格不入;而郢曲的音调更适合我频频吟咏。回想当年在曲台上讨论礼仪,与你的交流显得特别亲近。
权德舆,唐代诗人,字仲甫,号少游,生于公元730年,卒于796年。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描绘了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怀,尤其擅长五言与七言诗。
此诗写于权德舆因友人贺正除而作,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自己在官场中短暂生涯的反思。此时正值唐代中期,政治环境复杂,诗人感慨时局与个人命运,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权德舆对自己仕途的反思为主线,情感深邃而真挚。开篇以五年承乏的自述,显示出诗人对自己短暂而无为的仕途的自责与无奈。接下来,通过“禁署独闻清漏晓”表达了在官场独自清晨的寂寞与惭愧,这种孤独的心境与对新官印的负疚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深刻认知。
诗中提到的“周班每喜簪裾接”,展现了诗人与文人朋友的亲密关系,暗示着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诗人虽然感到不适,却仍渴望融入这个圈子。最后一联“忆昔曲台尝议礼”,回忆与友人论礼的亲密场景,勾画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官场与友情的复杂态度,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表达了权德舆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权德舆在诗中提到自己在职务上感到如何?
A. 得心应手
B. 承乏
C. 超级能干
D. 受人欢迎
诗中提到的“紫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泥土
B. 官职的象征
C. 诗人的家乡
D. 一种乐器
诗人回忆与朋友的场景,主要在哪个地方?
A. 官署
B. 曲台
C. 家中
D. 市集
答案: 1-B; 2-B; 3-B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权德舆的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在仕途中的挣扎与友情的珍视,而王维则描绘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二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