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16
老去无心典石渠,扁舟归钓小长芦。
排签目笑搬姜鼠,释褐人怜上竹鱼。
旷世才华追屈宋,百年踪迹半江湖。
如何史笔高三馆,空负兰台七上书。
年纪大了,对典籍的研究已没有心思,只想划着小舟回去钓鱼。
看到排签在笑着搬姜鼠,释褐人对竹鱼表示怜惜。
我追求屈原和宋玉那样的才华,却只留下半生的踪迹在江湖。
为何历史的笔墨高扬,竟然空负了兰台的七篇书信。
汪沆,清代诗人,字梦白,号石渔,生于苏州。汪沆以诗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汪沆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感失落,诗中透出对历史和个人成就的无奈与遗憾。
《书曝书亭集后》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老年的无奈与渔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繁华世界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老去无心典石渠”直接揭示了诗人对读书的无心,反映了年老后对学问的淡漠,随之而来的“扁舟归钓小长芦”则表达了他归隐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后两句则对比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才华与现实的落魄,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追求才华的理想,但最终却只能在江湖中留下踪迹,无法实现理想的抱负。结尾处提到“空负兰台七上书”,再一次强调了历史的遗憾与个人努力的无奈。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个人的无力感交织,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到无奈。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社会浮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最终形成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诗中“老去无心典石渠”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意思?
“如何史笔高三馆”中“史笔”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