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6:05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闰月
作者: 李贺
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节令变化的感慨。诗中提到帝王的光辉依旧,年头的轮回仿佛在不断推移。七十二个节气在不断交替,天上的官员用玉制的乐器演奏,余灰随风飘散。今年的时间似乎特别漫长,而明年的到来又显得缓慢。王母娘娘把桃子移送给天子,象征着丰收和长寿。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浓烈的个性著称。其诗风浪漫而奔放,多描绘神话、历史和自然景象,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幻想色彩。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对时令变化的感慨。正值岁末年初,诗人借助节气与天官的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及对未来的期待。
李贺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闰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便以“帝重光,年重时”引入,既点明了时间的主题,又通过帝王的光辉暗示了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接着,诗人提到“七十二候回环推”,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暗示着生命和时间的无尽轮回。
“天官玉琯灰剩飞”一句,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天上神明的优雅与神秘。诗人将乐器的余烟与时间的流逝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在对时间的感慨中,李贺又不失对未来的渴望,“今岁何长来岁迟”,仿佛在期待新年的到来。
最后一句“王母移桃献天子”,则回归到神话的意象,桃子象征着长生与富贵,暗示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多变,展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思考与节令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深刻感悟。
这些意象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贺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闰月》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王母移桃献天子”中的“桃子”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候”是指什么?
李贺与杜甫同为唐代伟大诗人,李贺的作品多以浪漫和想象为主,而杜甫则偏重于现实与社会。通过对比,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上呈现出不同的诗风,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