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46
六国唯求客,千金遂筑台。若令逢圣代,憔悴郭生回。
这首诗表达了六国只希望能得到客人,花费千金建造了这座台子。如果能遇到一个明圣的时代,郭生就不会再受苦了。
杨巨源,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游览为题材,展现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但也面临外敌入侵和内政不稳的局面。诗人在描述驿站的繁华与对人才的渴望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开篇“六国唯求客”,引出了对人才的重视,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外来士人的极大期盼。接下来的“千金遂筑台”则进一步强调了为了迎接这些人才,各国愿意花费巨资修建高台,寓意着对人才的极高重视与渴望。最后一句“若令逢圣代,憔悴郭生回”,则是对理想政治局面的向往,表现出对隐士郭生的同情与对明君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整首诗从对人才的渴求出发,反映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六国”是指什么? A. 六个国家 B. 六个城市 C. 六个家族 D. 六个民族
“千金遂筑台”中“千金”是什么意思? A. 许多金钱 B. 一千个金子 C. 宝贵的时间 D. 重要的事情
诗中提到的“郭生”是指: A. 一个著名的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个国王 D. 一位商人
杨巨源的《题范阳金台驿》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但前者更强调对外来人才的期待,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现状的哀叹与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都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