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时间: 2025-08-03 20:02:45

诗句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0:02:45

原文展示: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作者:苏轼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草木的生长状态。芎穷在蜀道生长,而白芷则生于江南。它们漂流到关辅时,依然不失其芳香和甘美。草木的翠绿茎秆饱满,清晨的露水静静地滋润着它们。当它们尚未开花结果时,便可以用来做蓝染的材料。秋天已经悄然来临,寒冷的气候让人难以忍受。割取根茎以获取果实时,我面对这些微小的植物,感到惭愧。

注释:

  • 芎穷: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蜀道。
  • 白芷:一种香料植物,常见于江南。
  • 漂流:这里指植物随水流而动。
  • 关辅:指关隘和辅路,古时的交通要道。
  • 濯濯:形容植物茎秆清新、湿润。
  • 愔愔:形容清晨露水的静谧。
  • 筐蓝:指用植物染料染蓝的筐子。
  • 秋节:秋天,指时节的变化。
  • 斸根:割取植物根部。
  • 微物:指小而不起眼的植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词、文等多种形式著称,风格豪放、清新,常用生活中的细节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在黄州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描述的草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仍能看到美的态度。

诗歌鉴赏: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通过描写两种植物的生长与特性,传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描述了芎穷与白芷的生长环境,表现出它们在不同地域的适应性与坚韧。接着,诗人用“漂流到关辅”来形象地表达草木在时光流转中的坚持,尽管环境变化,它们依然保持着芳香与甘美。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一句,尤为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草木的翠绿与露水的映衬,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轮回。整首诗在描绘草木的生长过程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微小事物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对这微物惭”结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映出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在面对自然时的谦卑态度。这种情感也许源自于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与磨难,使得他更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芎穷生蜀道:描写芎穷的生长地,生动展示了植物的生存环境。
  2. 白芷来江南:白芷与芎穷形成对比,突显地域差异。
  3. 漂流到关辅:象征植物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4. 犹不失芳甘:即使环境恶劣,植物的本质仍旧保持。
  5. 濯濯翠茎满:形象描绘植物的生机盎然。
  6. 愔愔清露涵:细致描写清晨露水的美丽。
  7. 及其未花实:强调植物尚未成熟的状态。
  8. 可以资筐蓝:展示植物的实用价值。
  9. 秋节忽已老:感叹岁月的流逝。
  10. 苦寒非所堪:表达对寒冷的无奈。
  11. 斸根取其实:割取植物以获取果实,反映生存的艰辛。
  12. 对此微物惭:结尾反映对自然的敬畏与谦卑。

修辞手法:

  • 比喻:草木的描述常常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 拟人:通过“愔愔清露涵”让自然景观更具情感。
  • 对仗:诗中有较为工整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草木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微小事物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在生命的历程中,无论身处何地,都应珍惜和尊重自然的每一份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芎穷:象征坚韧与适应。
  • 白芷:代表芬芳与美好。
  • 清露:象征纯洁与新生。
  • 秋节: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芷来江南”的“白芷”指哪种植物? A. 芎穷
    B. 香料植物
    C. 野草
    D. 果树

  2. 诗中提到的“斸根取其实”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植物的照顾
    B. 割取植物以获取果实的艰辛
    C. 对自然的尊重
    D. 对生命的无奈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伤感
    C. 尊重与敬畏
    D. 无奈与绝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与陶渊明的自然描写,可以发现,两者都对自然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苏轼的作品更注重细节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在自然中的不同态度与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江城梅花引 秋思 江城梅花引 答内 江城梅花引 瑶台第一层 九日集莼渔爽阁 瑶台第一层 瑶台第一层 瑶台第一层(上元扈跸同宗室仲御作) 瑶台第一层 咏茶 瑶台第一层 九日登紫金山天文台作 瑶台第一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残魄 生字旁的字 浓抹淡妆 犬字旁的字 短促 殷天蔽日 悲惨 扼腕抵掌 鬼字旁的字 包含盈的词语有哪些 奇辞奥旨 鲠峭 鼻字旁的字 奔结尾的成语 阳和启蛰 词穷理极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