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5:06
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
作者: 苏轼 〔宋代〕
威声又数中兴年,
二虏行当一矢联。
闻道名城得真将,
故应惊羽落空弦。
追锋归去雄三卫,
授钺重来定十连。
别酒回头便陈迹,
号呶端合发初筵。
全诗翻译:
再一次回应王雄州送别侍者前往泾州。在中兴年间,声威又数不清,敌人只需一箭便可连中目标。听说名城得到了真正的将领,因此应该感到惊讶,如同羽箭落空,无法再发。追随锋芒归去的都是雄壮的卫士,授予他们权杖,重回十连,安定局势。离别时举杯回头,已经留下了往日的痕迹,呼号声响起,正好在初次宴席上发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心中对国家和朋友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对友人的送别之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国家安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祝福。开篇提到“威声又数中兴年”,表现了对国家声势的关注,暗示中兴之期仍需努力。接着提到“二虏行当一矢联”,将敌人视为必须面对的威胁,传达出一种紧迫感。
“闻道名城得真将”,则是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祝愿,希望能得到真正的将领来拯救国家。诗中“惊羽落空弦”的意象,形象地表现出国家动荡带来的不安与无奈。随着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写道“追锋归去雄三卫”,显示出对于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未来安定的期待。
最后,通过“别酒回头便陈迹”一联,诗人将离别的情景与回忆交织在一起,体现出离别的伤感与珍重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以及对离别友人的不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威声又数中兴年”中的“威声”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名声
B. 国家声势
C. 友人的声誉
“二虏行当一矢联”中的“二虏”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敌人
C. 将领
诗中提到的“真将”象征着什么?
A. 诗人
B. 英才与国家的希望
C. 过去的将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