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00
九门何皇皇,家家度岁忙。
我亦侵星起,辞家赴沙场。
大儿甫八龄,失母依我旁。
见我荷戈戟,长跪牵我裳。
儿愿随爷去,辛苦共爷尝。
拭泪摩儿顶,我儿何不量。
迢迢征戍地,道里六千强。
地远天亦别,夏月飞秋霜。
并死有何益,不如返故乡。
故乡先垄在,种柏已成行。
汝归山有主,庶免樵斤戕。
故乡祖母在,闻信知断肠。
见汝如见我,稍慰门闾望。
故乡遗经在,牙签贮青箱。
趋庭谁课汝,汝自延书香。
故乡先业在,草宅成荒庄。
学书恐误汝,汝好事农桑。
上以供正赋,下以奉高堂。
酒酿三吴白,鸡畜九江黄。
圣主哲且仁,暂戍非久长。
东归傥有信,为我洁壶觞。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离家征战时的心情与对儿子的关爱。诗人看到家家户户忙于过年,自己却要离开家乡去打仗。大儿子年幼,失去母亲后依偎在身旁,渴望随父亲一起去经历艰辛。诗人忍不住心痛,试图安慰儿子,但也意识到远征的艰难与生死未卜。诗中提到故乡的种种,表达了对家庭、故乡的深切思念,最终希望儿子好好生活,不必跟随自己去打仗。
谢济世,清代诗人,生于动荡年代,常以诗歌抒发对国家与家庭的思念与忧虑。其作品多关注家庭与个人情感,风格细腻,富有情感。
在清代,民众常因战乱而离乡,诗人写此诗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一个父亲在战争面前的无奈与苦楚。
《西征别儿子梦连》是一首深情且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将父子间的情感真切地展现出来。开篇描绘了离家的场景,九门的繁忙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尤其是大儿子对于父亲的依赖与对战争的渴望,突显了家庭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诗人对儿子的安慰与期望,既是对儿子未来的寄托,也是对自身未来命运的思考。随着诗歌的推进,故乡的景象逐渐浮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悲凉的氛围。最后的几句,诗人以希望归乡作为落脚点,表达了对家庭和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父爱的伟大,也折射出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父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与对平和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的是哪种地方?
诗人为何不希望儿子随自己去打仗?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谢济世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家庭责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两者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