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9:57
津亭有怀
作者: 耿湋 〔唐代〕
津亭一望乡,淮海晚茫茫。
草没栖洲鹭,天连映浦樯。
往来通楚越,旦暮易渔商。
惆怅缄书毕,何人向洛阳。
在津亭遥望故乡,淮海的晚景一片茫茫。
草没了栖息的洲上白鹭,天边的云彩映照着港口的船桅。
往来之间通往楚地和越地,早晚都是渔民与商人。
惆怅之际,信已写好,然而有谁能送到洛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约公元777—约826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耿湋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津亭有怀》创作于唐代,诗人在漂泊的生活中,怀念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一时期,唐代盛世,商业繁荣,交通便利,诗人通过描写水乡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津亭有怀》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诗中描绘了淮海水域的美丽晚景和诗人内心的惆怅。首句“津亭一望乡”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透过津亭的眼光,诗人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氛围。接着,通过“草没栖洲鹭”,“天连映浦樯”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自然景观。白鹭栖息在草丛中,似乎在暗示人们的归属感与安宁,而这幅画面又与诗人的内心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渔商往来,生活的气息渐渐增强。然而,尽管生活繁忙,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却无法消散。最后一句“惆怅缄书毕,何人向洛阳”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信已写好,却无处寄托,这种无力感令人心痛。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情交融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越”是指哪个地方?
A. 长江和黄河
B. 古代的楚国和越国
C. 淮海和湖泊
D. 南方和北方
诗人何时写下了这首诗?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傍晚
“惆怅缄书毕,何人向洛阳”中的“惆怅”意为:
A. 高兴
B. 忧伤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津亭有怀》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值得深入比较与学习。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