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07
《入彭蠡湖口》
作者:谢灵运 〔南北朝〕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行到彭蠡湖口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感慨。诗人感到旅途疲惫,无法畅谈风潮的变化。湖中的洲岛忽隐忽现,湖岸多次崩塌而奔流。夜晚,在明月下听到猿猴的哀鸣,露水滋润了芬芳的香草。春天已晚,绿野依然秀丽,山岩耸立,白云聚集。无数的思念在白天和夜晚交织,万千感受充盈着早晨和黄昏。我攀登崖壁照见石面的倒影,牵着树叶走入松树的门口。三江的事务多如繁星,九条水路的理想似乎空存。灵异的事物充满了珍奇,异人蕴藏着神秘的精魂。金色的光芒熄灭了明亮的光辉,湖水碧绿而温暖。最终,只能徒然作出千里之曲,弦断情愫愈加弥散。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景然,号佩弦,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山水画家,世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歌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入彭蠡湖口》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诗人游历途中,感受自然之美,然而又因人生的沉浮而感慨万千。诗中呈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
《入彭蠡湖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独特感受。开篇即以“客游倦水宿”引入,表达了诗人的疲惫,生动地描绘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绪。接下来的“风潮难具论”则显示出湖面风浪的变化无常,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乘月听哀狖”与“浥露馥芳荪”,将夜晚的宁静与动人的景象结合,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
中间部分“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似乎在思索着人生的种种。这种情感的交织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通过“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总结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谢灵运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D. 白居易
“乘月听哀狖”中的“哀狖”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狐狸
B. 猴子
C. 鹿
D. 狗
诗中提到“三江事多往”,三江指的是哪几条江流?
A. 长江、黄河、珠江
B. 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C. 主要是隐喻,具体指代不明
D. 以上皆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