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9:05
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 〔南北朝〕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初夏的天气依然清和,芳草也还没有枯萎。
水中栖息着,晨昏交替,阴云霞光时隐时现。
环顾四周已感到倦怠,何况是登高发达之地。
河流在后安然流淌,天边的吴地静谧不动。
扬帆出海寻求美石,挂起席子捡拾海上的月亮。
海水涨落无尽头,空舟似乎在超越一切。
仲连轻易地与齐国交好,子牟却眷恋魏阙之地。
对于名声的追求不足挂齿,适合自己的物品才是最重要。
请让我附上任公的言论,终究还是感谢天意的安排。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景仁,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山水诗著称,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强烈的个性。
《游赤石进帆海》是谢灵运在游历赤石和帆海时创作的诗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人生哲思。诗中融入了他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亲近,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一种内心追求与安宁。
《游赤石进帆海》是一首抒情山水诗,展现了谢灵运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其独特的人生观。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初夏的清和,芳草依旧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感觉。这种轻松的气氛与后文的哲理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中,谢灵运通过描绘水边的生活,及对阴云和霞光的细腻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感受。同时,诗中引入了仲连和子牟两个历史人物,借用他们的典故,表达了对名利的淡薄态度,强调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诗末的“终然谢天伐”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天命相结合,突出了一种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
全诗表达了谢灵运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生活的自我选择。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以及顺应天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中的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体验,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对山水诗的追求与探索。
“首夏犹清和”中的“首夏”指的是哪一个季节?
诗中“溟涨无端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矜名道不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初夏仍然清爽暖和,小草也没有停止生长,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上的舟船将晨暮连成一体分不清早晚,阴云和彩霞多次变换,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 遍观海边岸上的景物已觉得厌倦,何况是漂游游览。 波神使河流安静的流淌,水伯也不掀起波涛。 张帆行舟去采石华,扬帆起航去捡海月。 大海无边无际,没有载物的空船超然漂行。 鲁仲连轻视齐国的封赏,公子牟留恋王室的高官厚禄。 崇尚功是有愧于道的,适己所安,物欲是可以摆脱的。 将听从任公之言,弃功名利禄以全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