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3:00
连棹湖山,对床风雨。
吟坛十载更相主。
已怜憔悴尽中年,
那堪离乱成孤旅。
鸥外吴云,马头秦树。
大江东去人西去。
严关百二旧经行,
不愁梦失寻君处。
在湖山之间划着小船,床前风雨交加。
我们在吟诗的坛子上已经相互扶持了十年。
我已为你憔悴至中年,
怎能忍受离乱而孤单旅行?
鸥鸟在外飞翔,吴地的云彩,秦地的树木。
大江向东流去,人却向西而去。
严关的百二关隘,旧时的经卷仍在流转,
我不担心梦中失去寻找你的地方。
作者介绍:郑文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时局的思考与个人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郑文焯与友人分别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伤感。作者面对时代的变迁,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孤独。
《踏莎行 其一 送子苾入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连棹湖山,对床风雨”设定了一个富有画面感的场景,二者之间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友人之间的情谊,也暗示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风雨。
“吟坛十载更相主”一句,强调了友谊的深厚与岁月的流逝,十年的共同吟咏,不仅是对诗歌的热爱,也是一种生活的寄托。接下来的“已怜憔悴尽中年,那堪离乱成孤旅”则转向了对未来的忧虑,作者对友人即将踏上离别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与不舍。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也极具特色,“鸥外吴云,马头秦树”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好,更是与离别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不愁梦失寻君处”则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即使身处异地,内心依旧对友人怀有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吟坛”指的是什么?
“已怜憔悴尽中年”中“憔悴”指的是?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