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45
原文展示:
题平陆县亭 顾非熊 〔唐代〕 孤亭临峭岸,别有远泉来。 山与中条合,河逢一曲回。 夜声多雁过,晚色乱云开。 却自求僮仆,淹留莫谩催。
白话文翻译:
孤立的小亭子面对着陡峭的河岸,远处有泉水潺潺而来。 山峦与中间的条状地形相接,河流在某个弯曲处回旋。 夜晚,雁群的叫声频繁,傍晚时分,云彩散开,景色变幻。 我在这里自求宁静,僮仆们,不要急着催我离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抒情见长。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平陆县亭所见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平陆县时所作,通过描绘孤亭、山河、雁群和云彩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首句“孤亭临峭岸”即勾勒出了一个孤立的小亭子面对陡峭河岸的景象,给人以静谧之感。接着,“别有远泉来”增添了动态美,远处的泉水声仿佛在耳边回响。后两句“山与中条合,河逢一曲回”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河的壮丽,山峦与中间的条状地形相接,河流在某个弯曲处回旋,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夜晚的雁声和傍晚的云彩变幻,为这幅画卷增添了生动和变化。最后两句“却自求僮仆,淹留莫谩催”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僮仆不要催促他离开,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孤亭、山河、雁群和云彩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亭”象征什么? A. 孤独和静谧 B. 热闹和繁华 C. 动态美和生机 D. 山河的壮丽和和谐
诗中的“河逢一曲回”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热闹生活的向往 D. 对动态美的追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