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01
原文展示: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
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
吟壶永双练发。悄未觉,翠销红歇。
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
斜阳事,人世别。怎料理此间情切。
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王风轻轻摇动着草木,我在思索那些忧伤的诗句,谁能诉说这份苦闷?
对着清秋的摇曳,花香与鹈鸥的鸣叫交织在一起。
我将酒壶吟唱,双鬓依旧如丝般柔软,静静地未曾觉察,翠绿的叶子已然凋零,红花也已凋谢。
我放松衣带,披开衣襟,满座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我长久的怨恨归于梨园,像那绚烂的湖山,南渡的路上最为凄凉。
更何况眼泪已干,啼哭的宇宙中,冬青树更显得愁苦。
在斜阳下,世间的别离,如何料理这份深情?
展开画卷回望如今,何处还有风月的痕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洵(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秋天,正值作者在沪上游览时,与友人湖帆吟咏。受秋季景象的启发,诗人感受到自然的萧瑟与人事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在秋季的沉思与感慨。全诗以“王风委草”的意象开篇,描绘出一幅秋天的图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也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尤其是在“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的句子中,诗人将对艺术的追求与对人世离别的感伤融为一体,展现了人间的苦乐与无奈。
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情感的层次也不断深化,尤其在“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结尾的“何处风月”更是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起了对普遍人性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选择题:
王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诗人的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A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鹈鴂”主要用来表达__。
答案:悲伤
判断题: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对离别的欢喜。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