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4:45
赠王尊师
姚合 〔唐代〕
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犬随鹤去游诸洞,龙作人来问大还。
今日偶闻尘外事,朝簪未掷复何颜。
老师自称前往瀛洲的路,多是在青松和白石之间。
海岸的夜晚常常可以看到太阳,而仙宫深处却没有山。
犬随鹤去游玩各个洞穴,龙化为人来问我何时回归。
今天偶然听到一些世俗的事情,早上的簪子还未丢弃,我又该以何种面目相见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约768年-835年),字子云,号安仁,唐代诗人,生于盂山,后任官职。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且常用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姚合与王尊师之间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王尊师的敬重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赠王尊师》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诗作,姚合通过描绘理想中的仙境,反映出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诗中提到的“瀛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诗的开头以“青松白石”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这样的环境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在对比“海岸夜中常见日”和“仙宫深处却无山”的对照中,前者象征着世俗的光明与希望,而后者则传达出仙境的孤独与空灵。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接下来的“犬随鹤去游诸洞,龙作人来问大还”,通过动物的象征,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交融,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逍遥的向往。最后一联“今日偶闻尘外事,朝簪未掷复何颜”,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姚合高洁的情怀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老师自称去往瀛洲的路,大多是在青松和白石之间。这里描绘了理想中的仙境,环境清幽。
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在海岸的夜晚经常能见到太阳,而在仙宫深处却没有高山,体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孤独感。
犬随鹤去游诸洞,龙作人来问大还。
狗跟着仙鹤去游玩各个洞穴,龙化为人来询问归还的事情,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今日偶闻尘外事,朝簪未掷复何颜。
今天偶然听到一些世俗的事情,早上的簪子还未丢,我该如何面对呢?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仙境与世俗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师长的敬重与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什么态度?
“犬随鹤去游诸洞”中的“犬”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赠王尊师》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探讨与反思,而《登鹳雀楼》则是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豪情壮志的表达。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