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59
示友
作者:潘咨 〔清代〕
名士如名山,轩车时来游。
自非林泉性,鲜能终日留。
岂不爱清华,冰雪易为愁。
性习本自异,慕思良亦浮。
所眷非素怀,群疑生嘲啁。
是洵神仙山,何无金玉楼。
以此求真赏,所以失林丘。
吾愿山中士,气与冰雪遒。
自爱白云睡,非薄车马俦。
名士就像高耸的山峰,华丽的车马偶尔来此游玩。
他们并非钟情于山林与泉水,很少能在此逗留一整天。
难道不爱那清丽的景色,但冰雪的寒冷却容易令人忧愁。
性情习性本来就各有不同,追求美好思想的人也显得浮躁。
所眷恋的并非真诚的内心,反而让众人的疑虑与嘲讽滋生。
这确实是如神仙般的山峰,为什么没有金玉的华堂?
因此追求真正的赏识,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林丘。
我愿意与山中志士为伍,气质与冰雪一样清冷。
我喜欢在白云中安睡,不愿与那些浮华的车马为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潘咨,清代诗人,风格清新洒脱,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批判。
创作背景
《示友》写于清代,社会上士人多趋向于追求名利与地位,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名士游玩山水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示友》是一首颇具哲理的诗作,潘咨以名士游山水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士人对名利与内心清净的矛盾心理。诗中首先通过“名士如名山,轩车时来游”来描绘名士的风采,接着以“自非林泉性,鲜能终日留”点出这些名士对自然的短暂停留,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浮躁与对名利的追逐。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挣扎。“岂不爱清华,冰雪易为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困扰。此句通过“冰雪”象征高洁而又冷峻的境界,反映出追求清华的士人常常被世俗的牵绊所困扰。
最后,诗人以“吾愿山中士,气与冰雪遒”结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期望,愿意与那些拥有高洁气质的人为友。这一结尾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呼应了全诗的主题,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名士生活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内心与自然的真挚追求,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拒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名士如名山”中的“名士”意指:
A. 地位显赫的人
B. 普通百姓
C. 隐士
D. 旅行者
诗中提到的“冰雪”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忧愁
C. 奢华
D. 宁静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