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5:51
答客问
作者:潘咨
心在群情未动初,
篷窗无事曝蟫鱼。
千年自有同归业,
百氏均非必读书。
养拙不嫌抱瓮汲,
忘怀犹乐带经锄。
少时颇涉文章趣,
老览前人陋子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事的淡泊与自我追求。诗人认为,内心宁静时,外界的纷扰不会对他造成影响。他在安静的房间里晒着捕来的鱼,悠然自得。千年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读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诗人提到,虽然自己在生活中务实,但并不觉得抱着瓮去取水是件丢人的事;他甚至在劳作中找到了乐趣。年轻时对文艺感兴趣,如今他却对前人的空虚无用之谈感到厌倦。
潘咨,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淡泊明志见长,常常表达对世俗生活的看法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答客问》是在清代社会背景下写成,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名利的冷漠与对自我生活的坚定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朋友或访客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选择。
《答客问》是潘咨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结合哲理与生活的诗作。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心在群情未动初”开启,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强调了在纷扰的社会中保持自我冷静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篷窗无事曝蟫鱼”则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仿佛一幅宁静生活的画面,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诗人通过“千年自有同归业”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并非仅仅通过读书来实现自我价值。
在后续诗句中,诗人以“养拙不嫌抱瓮汲”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满足,认为勤劳与务实并不丢人,反而是珍贵的品质。最后,诗中提到的“老览前人陋子虚”,则是对传统学问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前人教条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知识的选择性与独立思考的态度。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冷漠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个体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题:诗中“百氏均非必读书”主要表达什么?
A. 读书是唯一的道路
B. 学习是个人的选择
C. 所有知识都重要
D. 读书无用
填空题:诗人认为,心中宁静时,外界的____不会影响他。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名利持积极态度。(对/错)
通过对《答客问》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潘咨的思想及其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