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16
己亥杂诗 其二八二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少为贱士抱弗宣,
壮为祠曹默益坚。
议则不敢腰膝在,
庑下一揖中夷然。
这首诗的意思是:年轻时我作为一个贫贱的小士子,不敢张扬自己的志向;而到了壮年,我在庙堂之中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即使在讨论中,也不敢对人表现得太过亲密,只是在庙宇之下恭敬地一揖,显得极为从容。
“庙堂”指的是古代的朝廷或政府机构,常作为士人志向的寄托。“一揖”代表着一种尊重的姿态,表达了对权威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士人的谦卑与内敛。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叔夜,号桂香,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龚自珍为人刚直不阿,志向高远,他的作品常带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探讨,风格独特。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49年)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此时的龚自珍正经历着人生的波折,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受尤为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与壮年时的心态变化,展现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年轻时的“贱士”形象,体现了他对社会地位的自卑与不安,抑或是对理想的无奈;而在壮年阶段,虽身处“祠曹”,却依然保持着一种沉稳与坚定,表现出一种成熟的心态。诗中提到的“议则不敢腰膝在”,则揭示了在权力面前的谦卑与敬畏,显示出他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对社会的理解。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氛围,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妥协,反映了龚自珍作为士人的复杂情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少”和“壮”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心态的变化。同时,使用了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接受。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从年轻时的无奈到壮年时的坚定,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内心的成熟与自我认知。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创作于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庑下”指的是哪里?
A. 山下
B. 庙宇的屋檐下
C. 河边
D. 书房
诗人年轻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A. 自信张扬
B. 谦卑无奈
C. 傲慢自大
D. 忘我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