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5:18
同张将蓟门观灯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在外地的风俗与家乡的风俗不同,新年过后,旧的年头也随之改变。在蓟门观赏火树的灯光,简直让人怀疑是烛龙在燃烧。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湖北省。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元宵节,正值新年将至之时,诗人可能在蓟门参加观灯活动,感受到外地习俗的不同与节日的热闹氛围。
《同张将蓟门观灯》是一首描写元宵节观灯的诗,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感受。开篇的“异俗非乡俗”表达了诗人对外地习俗的陌生与感慨,显示出一种怀乡之情。接下来的“新年改故年”则将时间的流逝与节庆的变迁结合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对于时间的无常与变化的感慨。
在描写灯光时,诗人用“火树”形容璀璨的灯光,生动而形象。而“疑是烛龙燃”则进一步提升了意象的神秘与美感,将灯光与神话中的烛龙相联系,表达了对灯会的惊叹与赞美。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节日的欢乐,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传统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观灯的描写,表达了对新年习俗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变迁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异俗非乡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新年的期待
c) 对外地风俗的适应
“火树”在诗中形象地指代什么?
a) 树木
b) 灯光
c) 烛龙
诗中提到的“烛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a) 真实的动物
b) 神话中的生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